首页

湘香女王 论坛

时间:2025-05-25 21:32:05 作者:多地加力推动“好房子”建设——从“有房住”到“住好房” 浏览量:27680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 题:从缅怀齐邦媛到《牡丹亭》展演20年 两岸文化交流“正青春”

  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

  3月29日晚传来《巨流河》作者、台湾知名作家齐邦媛逝世的消息,引发两岸读者网友“云”寄哀思。

  大陆互联网上,有年轻网友评价该书是“属于中国人的大历史”。齐邦媛细腻又宏大的笔触,常让大陆读者对其家国情怀产生深切共鸣。究其原因,同受中华文化涵养,两岸民众总是能产生天然的亲近感。

  这种共情也体现在近来两岸民间频密的文化交流互动上。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岛内开启二十周年庆演;台湾京剧名家魏海敏专程赴北京参与纪念梅兰芳和梅葆玖先生的演出;大陆电视剧《繁花》在岛内热播,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在大陆创下票房佳绩……从文学到戏曲,从实体演出到荧幕呈现,展现出形式的多样性与参与者的丰富性。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心系文化传承的有识之士往来不辍,当中多了不少青春身影。

  由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携手两岸文艺界人士创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深受观众剧迷喜爱,在两岸文化交流史上具里程碑意义,自2004年首演以来已累计演出近500场。如今两岸创作表演者再回到首演地开启庆演,是久别重逢,也是众望所归。

  青春版《牡丹亭》吸引到的80万观众中,年轻人高达六成,如白先勇受访所言,昆曲已有600年历史,青春版《牡丹亭》就是一个试金石,“青春的、美好的爱情故事,总会打动年轻人的心”。

  年轻戏迷得知魏海敏“登陆”演出,专程赶来捧场;大陆汉服爱好者也带着热忱跨海而去,在宝岛展示中华传统服饰之美;台湾大学生中华文化研习营举办至今已近三十载,来自台湾大学、世新大学、铭传大学的数十位台湾学生近日到访四川,有台生表示“为美食而来”,也期待看大熊猫、感受都江堰;日前在福州举行的第三届两岸青年信俗渊源寻根之旅上,首次在大陆参加徒步进香活动的台南青年陈奕榕感慨说,“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参与进来,活动一定会圆满完成”……

  青年群体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活力是无限的。从文艺到信俗再到美食,不自觉融入其中的两岸年轻人,总能找到文化交流的新“增长点”,碰撞出新火花。其背后的源泉则在于,积淀醇厚、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根脉和归属。(完)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最高检:检察工作“不被考核所累”明确各地指标数量不得超50项

“在探伤作业前要先进行打磨除尘,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列车碾压,焊缝接头轨头表面会形成一层灰尘和油渍,导致超声波探头与焊缝探测面的耦合度不够,造成探测结果不准确。”徐健淞手持工具,一边打磨一边介绍。

黄金周看文旅 新疆喀什古城热闹非凡 游客居民载歌载舞

  《条例》结合北京实际情况提出改革创新条款。如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在全国率先提出搭建知识产权侵权预警保护平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侵权预警、法律服务。参考先进经验,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咨询委员会,聘请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社会人士作为委员,参与营商环境改革政策的制定和监督工作。

代表委员热议“新质生产力”如何上“新”

在近日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幸福唱中国·香港维港千人交响大合唱” 等活动上,各界人士以歌舞为媒,唱颂辉煌成就、展望光辉未来。

江苏一批农村电商模式叫响全国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火

近日,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文讲述了非洲留学生萨姆森·莫弗洛在中国求学的故事。萨姆森是在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农学硕士学位的几十名非洲留学生之一。在这之前,他就职的马拉维农业部每年都会派几名职员到中国这所高校学习。据萨姆森介绍,前6个月他在北京进行理论学习,之后到农村和农民一起生活学习。这些来自非洲的学生参加的是“中非科技小院”项目。

在华留学生“花式”共度“国际中文日”

会议要求,各金融单位要按《论述摘编》的精神,毫不松懈防风险,坚定不移强监管,务实有为促发展,全面完成今年各项金融工作任务,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实际成效。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